123下一页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查看: 5510|回复: 21

乐山古街知多少

 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3-5-5 15:45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640 (10).jpg
         (乐山古城,方长哲 摄)

北岸城,南岸坝,城弯如弓坝如射。这句话,是清朝谢肇洙在《登嘉阳郡城楼》中写的。

要说爱好,已经不多,探寻乐山的老街故事,算是近年来我的最爱。为了一条老街的新线索,还能有年少时那种青春期的激动。
乐山城每条老街小巷的古迹,几乎都去看过。一个老街名,就是一段历史碎片,一幅风情画卷,更承载着乐山城的人文底蕴。从唐至今,乐山新旧街名的变化,便是一部城市史。

           (一)唐宋的乐山古街

唐宋的街道,我的判断,应该在10条到20条之间。遗憾,大多已难考。

乐山城池的营建时间,最迟在汉代已有南安城(一说南安在夹江)。但迄今没有地面文物可证明其确切位置,今天的乐山城,是在公元六世纪北周修建的郡城基础上演变而来。

从北周建城,到唐宋,之前地方志,均已遗失,我辈无幸一见。

唐宋时的乐山,无疑是古朴繁华的。

嘉州的风物,在初唐已有盛名,贞观年间的一位嘉州刺史,将乐山的景物归类命名“嘉州十五景”,如南州草堂、长林阁、分溪塘、望山台、后壑等,初唐时的乐山街道,应该这些美景已分布在“嘉州十五景”周围。唐宋时,丽正门、会江门已见于文献记载。在唐宋时,乐山城可谓处处有景,城市里到处都是风景区。

有一幅古图为证,是南宋夏圭的《长江万里图》。胡方平和熊锋考证,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,嘉定府城的一半,坐落于今天的大渡河中。这一结论,源于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博物馆提供的《长江万里图》扫描件。

640 (11).jpg
(《长江万里图》乐山城部分,王长江标注提供)

我找到《长江万里图》关于嘉定府城的高清图,从图上可以看出,乐山城墙高大雄伟,呈方形城池布局。城墙外至大渡河河岸有陆地,上面乔木茂繁、风景秀丽。长卷所画府城岷江西岸,临江城墙高大宏伟,有一城门,上置城楼,气势不凡,紧临处有码头,码头上停有舟楫。城墙外的陆地上,房屋间交错。在东门城楼稍北靠江岸,有多处体量甚巨的古建筑群。在府城东南城墙下,画中有一楼阁式建筑。《长江万里图》长卷所画府城图,是鼎盛时期乐山城址的真实写照,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乐山城池图形。

唐宋时期乐山城的街道,被记载下来的很少。我以为,根据目前存世的史料,可以判断,唐宋时的乐山城,可能已有以下街道:

640 (12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育贤街,曾松 摄)

1.育贤街

现在的育贤街,是古时育贤街替身。育贤街,是一条由陆变水的老街。

嘉庆《乐山县志》记载,州文庙建于唐武德初年(618一626),位于今育贤门外育贤坝上。也就是说,育贤街很有可能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形成了。巍峨宏伟的乐山文庙,在育贤街上,一直存在了770年左右,古代的育贤坝和育贤街,是嘉州古城最繁华的闹市区之一。以前的育贤坝,是与今城市相连的一块冲积陆地。清朝张瑞在《凤洲游记》中说:凤洲中有小流,界为二区,上曰育贤,下曰佛前。

2.走马街、半边街

据《乐山县志》记载:丽正门(也叫崇明门、铁牛门)外旧有走马街、半边街。可现在的泊水街却在丽正门内。古时的泊水街,在城外的大渡河边,后被明代洪武大水冲毁。明万历版的《嘉定州志》,记载有走马街:北门外长街;白水街:在崇明门。洪武大洪水,发生在明初。同时结合南宋夏圭的《长江万里图》,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,嘉定府城的一半,坐落于今天的大渡河中。由此可以判断,在唐宋时,已有走马街、半边街。至于本地文史研究者提出,当时的走马街,是现在的嘉定路,明显是不符合常理的,明万历直到清朝前期,高北门以外,还是荒郊野岭,怎么可能有一条长街。后来民国时水井冲旁边的半边街,和丽正门外的半边街,是不同时代、不同地段的两条街。
南宋的范成大到乐山,《吴船录》中记载,乐山城墙是以大石砌成,虽然较矮,但很牢固。在城的偏门上,还依稀可见唐时的“犍为郡”字样。

640 (13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 (土桥街,向乐军 摄)

3.小市正街、北街


宋代王象之的《舆地纪胜》中记载:石洞院,在小市正街。《舆地纪胜》还记载了提点刑狱司署所在的“北街”,按照文献推测,宋仁宗天圣年间(1023-1032),成都提点刑狱司署从成都迁至嘉州城北街桂华寺。

宋代祝穆的《方舆胜览》记载,石洞院,在小市。

靖康年间的邵伯温在《题名记序》中记载:在府城之北街,亦曰小市,有靖民堂、万卷堂、明允堂、尽心堂、清远阁、枕江楼、钟德堂、观风堂。

《舆地纪胜》《方舆胜览》《题名记序》记载的北街和小市,极有可能是相邻或相连的街道,也可能就是一条街。我根据文献和后来街道演变推测,北街和小市正街,可能位于现在的上土桥街到岷江边的区域。宋代的北街,范围比现在的上土桥街要大的多。

4.醮坛巷

宋代王象之的《舆地纪胜》中记载:锁碧洞,在醮坛巷句氏园,泉溜琮如琴筑。

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邱硕老师分析,醮坛是举行斋醮仪式的祭坛,这条小巷因坛而名,从该巷有洞、泉、园、坛等景物来看,位于高标山麓的可能性比较大。

640 (14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(婺嫣街,马琦 摄)



5.婺源街

乐山文史研究者毛西旁考证,根据万历版《嘉定州志》记载:婺嫣街在明代曾叫新市街,而新市街更早以前的名字叫婺源街。

我认为,正如毛西旁分析,婺源庙以前在现御史巷位置。而婺源庙,是祭祀宋代江西婺源人朱熹的,后来成为江西人的会馆。但具体婺源街建成的时间,暂无法考证。婺源街至少在明万历前已有,可能在宋朝已形成。

640 (15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(府街,河川 摄)

6.宋代府署前的街

明代万历时,地方志已有州前街的记载。州前街的位置,就是现在府街、鼓楼街。州前街,顾名思义,就是州衙门前的街。

根据同治《嘉定府志》记载:府署在城北枕海棠山麓,宋建。府署建成后,府署前可能形成了一条宋代的街道。明代时,改府为州,这里叫州前街。可惜这条宋代府署前的街,暂无确切文献依据。

当然,这些唐宋老街的存在,只是我结合古代文献和地图的推测,很大可能还存在偏差。根据乐山文史研究者罗孟汀考证,唐代的嘉州城,比今天的乐山老城还要大,其范围大致是今天的较场坝、会江门至桂花楼、老霄顶、高西门。我以为,唐代的乐山城,还包含如今大渡河水中的部分区域,上述街巷,只是唐宋老街的一部分,其他老街,暂无法考证。比如会江门(荔枝楼)旁,在唐时肯定已有不少繁华街道,唐代杜甫的《狂歌行赠四兄》(一说为岑参所作),提到“嘉州酒重花绕楼”“楼头饮酒路下卧”,以及唐代薛能的《荔枝楼》一诗中,完全能感受到他们所目睹亲历唐代乐山街道的繁荣景象。唐代岑参的《郡斋平望江山》中,“山光围一郡,江月照千家”这句诗,是我觉得写乐山城最好的一句,应该是岑参在海棠山上所见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(二)明代的乐山古街

明万历《嘉定州志》记载,乐山城有22条街道。

我们今天所见嘉州古城,除了沿岷江部分区域是清朝兴起,基本都为明代所筑,由于依山滨河,建城受局限,罗孟汀分析,明代的古城很不规矩,形状酷似一个马头,而清代所筑外城,更像马的耳朵和鬃毛。至于后来清朝所说的嘉城如凤,也是莫衷一是,难有定论。

640 (16).jpg
  (1924年拉蒂格 摄,顺城街和拱辰门)

在南宋《长江万里图》绘制100多年后,明洪武27年(1394年)发生了一次大洪水,迫使大渡河改道,城市变迁,大渡河改道之时,吞没了汉至唐宋临大渡河的部分城市街道,水退之后,重新筑城,于是形成了“三江环抱,郡宛中央”天下奇特的城池景观。

乐山古城的版图,在明代洪武年之后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有的街道,由陆变水,有的街道,则由水变陆。

从万历《嘉定州志》卷二的街道记录来看,明代乐山城的街道格局已奠定了清末民初的街道格局。



城南临大渡河的育贤门以北,有育贤街,城
西玉风山的白塔下,有白塔街,沿西南各水门一线有西河街,位于西河街的会江、觐阳、定波、拱宸四明城门,和大渡河的几道明城一样,都是近河一线,名副其实的江景城门。城北高标山附近,有书院街、梓橦街、高水井街等,文庙前有学堂街,州署后从海棠山到北上门有衙后街。北上门外有一条长街,叫走马街,此时走马街,有可能在洪武大洪水后,已没有之前的长,而曾经比邻的半边街,在明万历时已淹没在了大渡河中。
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万历版《嘉定州志》中,记载的明代老街,括号内为我备注。

640 (17).jpg 640 (18).jpg
        (明万历《嘉定洲志》街道)

州前街(现府街、鼓楼街。)
布市街:近州前,在东。(今上土桥街,是乐山古城明朝前记载最早、最多的一条古街。)
大什子:有丝市,接布市、米市。(今大十子)
土桥正街:大什子南。(今中土桥街)
馆驿街:旧馆驿改按察行司。涨水时,盐市便从沙坝暂时迁到
馆驿街。(今学道街)
小什子:接土桥。(今小十子)
白水街:在崇明门。(今泊水街)

640 (19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 (东大街,向乐军 摄)

砖街:在观阳门。(今东大街)
河街:会江、观阳、定波、拱辰四门,近河者是。(今板厂街、上中顺街区、上河街)
新察院街(今箱箱街)
新市街(今婺嫣街)
旧察院街(今玉堂街)
丁子口:在旧院之西。(此处的旧院,应指旧察院,旧察院位于玉堂街,丁子口在玉堂街之西,临河的地方)
育贤街:在育贤门。(如今也叫育贤街)
书院街:旧有书院,今为四谏祠。(暂不能确定)
梓橦街:高标山下。(暂不能确定,可能是现在的白塔街、陕西街附近,或铁门坎巷旁。

640 (20).jpg
(1898年(英国)伊莎贝拉·伯德摄:清朝晚期的嘉州瞻峨门,城门后为白塔街)

640 (21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玉凤山白塔)

白塔街:西城塔下。(如今也叫白塔街)
高水井街:高标山东。(暂不能确定)
学堂街:学以前皆是。(今铁门坎巷)
西河街:西南水门皆是。(可能是今县街,县街在清末也叫西门大街)
衙后街:起海棠山至北上门。(今桂花楼区域至高北门)
走马街:北门外长街。(今已不存,在大渡河中。

640 (22).jpg
           (陕西街,刘跃平 摄)

有本地文史研究者认为,书院街是今天的陕西街。但我觉得,存在争议,可能不是今天的陕西街,同治《嘉定府志》和《图书集成》均记载:书院街在城南。而陕西街道位置,在城西。

640 (23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丁东井,河川 摄)

有本地文史研究者认为,高水井街是今天的叮咚街,以前叮咚井叫高水井。我以为,应该不是,目前并没有任何文献证明古时丁东井叫过高水井。结合当时此区域的演变和高度,和毛西旁的考证来看,唐宋此处还是山岗,要把周围的溪谷全部填平,是很困难的事,此处在明万历时应该地势还很高,未形成街道。旧时的乐山城,喝水都是通过水井,乐山城有过不少有名的古井,高水井街应该是明朝的乐山另外一条街。

丁子口,是明代的鱼市所在地,“常不入市,常索昂值”,东临岷江,直到清末,鱼市才迁到了福泉门旁。

从万历《嘉定州志》记载的市场看,城中日一集,当时已有专门的米市、布市、丝市、盐市、猪市、柴市、鸡市、鱼市、麻布市、菜市、豆市、靛市、萝卜市、蓬市、竹市。这些市,除了位于临河沙坝的,其他市都位于这些老街上,一旦涨水,沙坝的市也临时摆到各条街上。

640 (24).jpg
            (玉堂街,方长哲 摄)

据万历《嘉定州志》记载,“旧日人烟稠密,街巷相连,秩秩有条,故街必有明焉,以别之”。可以想见,在明代时,直到明末祸及乐山的战乱发生前,这些明代乐山老街,都是很繁华热闹的。


           (三)清代的乐山古街

清代留存至今的地方志,相比明代要多。康熙《嘉定州志》记载,乐山还是22条街道,到清末时,外城已修筑,乐山城的街道和小巷已大大增加。《乐山市市中区志》记载,清代乐山内外城有街道28条,巷道数十条。

在康熙《嘉定州志》中,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的乐山老街,几乎和明代万历记载的老街没有差别,只是梓橦街的名字,变成了梓童街。

而从嘉庆《乐山县志》起,一直到民国,乐山的地方志,不再和万历《嘉定州志》、康熙《嘉定州志》一样,用专门的篇章来记录“街道”。嘉庆《嘉定府志》目前只有残本,存于其他城市的图书馆,遗憾我还未看到,但应该所记载乐山城老街内容,和嘉庆《乐山县志》相近。

640 (25).jpg
  (嘉庆《乐山县志》刊载的府城图》

看嘉庆《乐山县志》刊载的府城图,明代城门、城墙的走向和布局,均基本无变化。府城内主要建筑有文庙、九峰书院、县署、城隍庙、学署、武庙、鼓楼、会府、天后宫、万寿宫等。而街道走向,也基本无变化。

在同治《嘉定府志》中,甚少提到当时的街道,提到了明察院署万历中在崇明门河街;学政试院:在福泉门内大街。

640 (26).jpg
  (同治《嘉定府志》刊载的府城图)

同治《嘉定府志》中,提到明察院署,即递运所署,万历中改为察院署,在崇明门河街。看同治《嘉定府志》中的《府城图》,城门、城墙的走向和布局,街道走向,和清嘉庆时,也基本无变化。

640 (27).jpg
(《嘉定府乐山县城厢巡警区域图》,周德平提供)

直到上世纪初、清末的《嘉定府乐山县城厢巡警区域图》,在目前发现的文献资料中,第一次以地图的方式,记载有乐山的街道,但因为不是地方志,在标注方面显得比较粗糙,也存在明显错误,《嘉定府乐山县城厢巡警区域图》中提到这些乐山街道:


白塔街,保宁街,陕西街,文林街,县街,衙后街,府街,鼓楼街,玉堂街,土桥上街,土桥街,婺嫣街,育贤街,白水街,迎春街,箱箱街,北顺城街,东顺城街,中河街,上河街,榨油街,紫云街,麻市街,兴发街,走马街,德全前街,德全后街,三圣街,惠珉街,圣水街,里仁街,演武街,横川街。

《嘉定府乐山县城厢巡警区域图》,已充分体现清朝因战乱后修建外城,多了十多道外城门后的城市变化,至此,乐山城的商业中心,已形成双中心,一个中心依然在大小十子区域,另一个中心已出现,在迎春街,箱箱街,北顺城街,东顺城街,中河街,上河街,榨油街,兴发街等地。这段区域的城门和码头,很集中,如此密集之城门,大量汇集于大江边,乐山之外,几乎没有其他城市。

清朝这张地图的另外一个变化,则是出现了紫云街,麻市街,走马街,德全前街,德全后街,三圣街,惠珉街,圣水街,里仁街,演武街,横川街等新的街道,乐山城市的发展,已经完全突破了唐宋明的城市布局。

         (四)民国的乐山古街

640 (28).jpg ​
(民国《乐山县志》乐山县城内外街道图)

查阅民国的两张间隔十年的地图,“乐山县城内外街道图”(民国二十三年制)和“乐山县市区图”(民国三十三年制),和清末《嘉定府乐山县城厢巡警区域图》的记载对比,三、四十年过去,又有一些新的变化(有两三条小街名字,因地图显示不清晰,我无法辨认):

640 (29).jpg
  (民国乐山县市区图,张旭东收藏)

出现不少小巷,如金花巷,铁门坎,君子巷,御史巷,三元巷(鼓楼街中端到土桥街),珠市塘,草堂寺,九龙巷,篦子巷(桂花楼和土桥街之间),打铁巷,过街楼,护国寺巷,泌水院,猪市巷,米市巷。

出现叮咚街(分为上街和下街)、盐关街、铁河街、板厂街、面厂街、盐市街、较场坝、成衣街、兴盛街、庙儿拐、柴市街、铁货街(平江门和人和门之间)、盐市街、紫云后街、塘市街(福泉门和涵春门之间)、老铁货街、兑阳湾、走马街、牛咡桥、徐家扁、王浩儿。白塔街更名凤翔街,土桥街不再分段,都叫土桥街,顺城街不再分段,都叫顺城街,河街分为三条街,分别为上河街,中河街,下河街,麻市街分为麻市前街和麻市后街,里仁街分为里仁上街、里仁中街、里仁下街。(因查阅两张地图,可能存在街道名重复出现的情况。)

可以说,民国的乐山街道形成后,至今总体变化都不算很大,只是不少街巷的名字后已更改,有的街巷则消失了,解放后,新修嘉定路,改造掉了近十条老街,再之后,向新村(青果山)、肖坝(高新区)、柏杨坝、岷江东岸等方向发展,一个个新的城市片区渐渐形成。



640 (30).jpg
      ( 虾蟆口全貌,河川 摄)


      (五)应纠正的街道标识牌

昨晚,我骑着电瓶车,在老城区转了一圈,专门看了现在的历史文化名街街道标识牌,古色古香,夜幕下还发光,总体效果很好,引得不少到乐山游玩的外地人观看和拍照,但存在一些错误,可在适当时候予以改正和补充完善。

640 (31).jpg


1.土桥街

现在的备注是:因与高北门相接地势之故,垫土高于两街檐,俗称土桥街。

土桥街的真实得名是:

明万历《嘉定州志》已有明确记载:小什子,接土桥。
这个土桥,就是土桥街的土桥。乐山文史大师毛西旁老师考证,土桥街在民国十八年(1929)以前都还有,是青石板路面,宽约两丈。在高标山到海棠山之间,原有山谷小溪,土桥街以前有潺潺溪水经过,这条小溪流经此处时,与城内主干道相交,此处有一平桥,俗称土桥,土桥街得名由此而来。

640 (32).jpg

2.婺嫣街

现在的备注是:传说古时候,此街上住过一个大官的夫人,美貌贤惠,不幸青年守寡。后有个地方长官想聘为妻,她坚贞不从。故称此街为婺嫣。

婺嫣街真实得名是:

毛西旁老师对婺嫣街得名,早有考证,结合万历版《嘉定州志》判断:婺嫣街在明代曾叫新市街,而新市街更早以前的名字叫婺源街,因为街道中的小巷子御史巷,有一座庙叫婺源庙,婺源庙是祭祀宋代江西婺源人朱熹的,后来成为江西人的会馆。官方后改名为新市街,但婺源街的老街名仍流传下来。到民国整理街道名时,婺源街被写成了婺嫣街(源和嫣相近)。

640 (33).jpg


3.张公桥街

现在的备注是:张公桥街因张公桥而得名,张公桥希清康熙年间川南分守张能麟主持修建,后人为了纪念他,故名张公桥。


其实,张公桥的得名应该是:

胡方平《桓候祠与张公桥——张公桥名由来》一文中考证,以前的地方志,传统看法都认为张公桥因张能麟得名。然而,清康熙《四川总志》明确记载:“张公桥……因桥北有张桓候祠,因名。成都知府冀应熊书‘张公桥’三字刻石。”张桓候祠即张飞庙,又可称张公庙,庙边的桥因之而称张公桥是顺理成章的事。张能鳞重建的张公桥,在1846年又因洪水崩塌了,现在的张公桥,应是1846年后重修的。

唐代的乐山城,山光围一郡,江月照千家。
宋代的乐山城,天下山水之观在蜀,蜀之山水在嘉州。
明代的乐山城,暂借竹床听梵放,月华初到第三峰。
清代的乐山城,凌云西岸古嘉州,江水潺潺绕郭流。

640 (34).jpg
           (育贤门,王家福 摄)

如今的乐山城呢?

走在乐山老城区,虽冠以“嘉州古城”,但大街小巷早已普通平凡,古迹难寻,老城沦落,已不可挽回,仅有美食,还在散发这座古城最后的光芒。重温乐山古街的演变,哪怕身边尘土飞扬,拥堵不堪,寻找美食的路上,你应该知道,这里原来发生过那么多厚重的故事。

参考文献:明万历《嘉定州志》、清康熙《嘉定州志》、嘉庆《乐山县志》、同治《嘉定府志》、民国《乐山县志》、《乐山历代文集》,罗孟汀作品《话说历史文化名城乐山》、毛西旁作品《毛西旁文钞》、干鸣丰作品《乐山城市史稿》、邱硕作品《乐山城记.一座古城的生命史》、胡方平作品《桓候祠与张公桥——张公桥名由来》、胡方平、熊锋作品《南宋长江万里图中的乐山》。



内容来源“转自微信公众号”铁门坎风月谈“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5 20:17:1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北岸城南岸坝,城湾如弓坝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6 06:38:2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乐山的古街多且名字有传承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6 07:23:2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不愧为文化人,知道的就是多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6 08:59:2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还是要乐山文化人:知道的多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6 09:21:3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乐山城内的古街古城墙所剩无几了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6 11:19:4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乐山老城区,还有一点点儿时的记忆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7 16:11:5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原来乐山历史悠久,古朴繁华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8 19:31:2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我只知道几个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发表于 2023-5-18 09:47:3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中国四川乐山
对乐山的古街知道的很少,看了这文章之后,现在增加了不少知识
来自新乐山APP发送的消息
下一页 »
123下一页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Copyright © 2011-2016 新乐山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:四川齐天律师事务所 
客服QQ:97150833 网友群:167548984 客服电话:0833-2133363
蜀ICP备12014243号   Powered by Discuz! X3.4 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;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举报电话:0833-2133363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